标       题: 关于印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5159D/2023-11364 发文字号: 乌农字〔2023〕54号
发文机构: 农牧局 信息分类: 部门文件
概       述: 关于印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3-09-19 00:00:00 公开日期: 2023-09-19 16:15:00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作者:农牧局 来源:乌海市农牧局 浏览次数: 打印 保存 关闭

  关于印发《推进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区农牧水务局、财政局:

  按照《乌海市农产品产地环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总体要求,为了更好的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大秸秆“肥料化”利用水平,现将《乌海市推进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抓好落实。

  

  

  

  乌海市农牧局                 乌海市财政局

  2023年9月19日

  乌海市推进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推动我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落实《乌海市农产品产地环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按照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抢抓政策扶持机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目标任务

  通过以饲料化、肥料化为重点的利用方式,有效提升我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将秸秆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至10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项目支持。每年投入资金2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每年技术示范应用地块10000亩,每亩补贴20元,推进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

  (二)申报条件。一是以整村或整组为申报主体,各区农牧水务局负责辖区内总体协调和汇总工作,以村集体牵头、整村推进的方式申报。二是优先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农民积极性较高、可以整村推进实施的村。

  (三)申报流程

  1.村集体申报。由村集体组织农户、企业、合作社自愿申请,并统一组织实施,填写《附件1乌海市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申请表》,申请表需村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公章后呈报至各镇(办)。

  2.镇政府审核。镇政府对各村申请审核同意后,由镇政府分管领导在申请表上签字、加盖镇政府公章后,根据各村申报情况,填写《附件2   镇(办事处)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申报汇总表》,报区农牧水务局。

  3.确定实施主体。各区农牧水务局对申报主体进行摸底调查并复审,复审合格后,在《附件2   镇(办事处)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申报汇总表》中签字盖章,报市农牧局备案。

  (四)项目实施。实施符合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在稳定“饲料化”应用技术基础上,推广以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技术为中心的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以实施玉米、小麦等秸秆粉碎深翻直接还田为重点,依靠专业机械还田作业,科学合理地推进秸秆还田技术;结合秸秆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水平。项目实施过程中,由实施主体组织填写《附件4秸秆粉碎还田肥料化利用作业单》,待项目验收时提交给验收组。

  1.机械翻埋直接还田。用秸秆切碎机械将玉米等秸秆、根茬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采用翻耕机械耕翻入土,使秸秆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匀,并在土壤中分解腐烂,从而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玉米持续增产。

  2.覆盖还田。在作物收获前套播下茬作物,将玉米秸秆粉碎或整秆直接均匀覆盖在地表,或在作物收获秸秆覆盖后,进行下茬作物免耕直播;或将收获的秸秆覆盖到其它田块,起到调节地温、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3.腐熟还田。将玉米秸秆等有机物料堆放在地表或坑池中,物料中保持适量水分,并添加各类快速腐熟菌剂,通过科学合理调整碳氮比、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使秸秆快速腐熟形成有机肥料,施入耕地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4.有机肥生产。将玉米秸秆经机械粉碎后,与其他粪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利用速腐剂中菌种制剂和各种酶类在一定湿度和一定温度下剧烈活动,释放能量,将秸秆的纤维素快速分解,同时生成大量菌体蛋白,为植物直接吸收或转化为腐殖质。

  5.其它促进秸秆肥料化的利用方式。

  6.针对小麦、水稻、大豆及其他杂粮作物的秸秆,采取打捆离田、收储运、饲料转化等利用的方式的,同样给予20元/亩的补贴。

  (五)项目验收及补贴发放

  1.验收方法。一是自验。由村组进行自验,通过查看项目实施过程的影像资料、相关票据、核实面积、铁锹深挖翻土观察还田的秸秆情况等方法开展验收。并以村组名义填写附件3验收表,后附实施项目的具体台账,包括姓名、还田面积、种植作物、秸秆产量(还田量)、银行账号等信息。二是抽验。由乡镇对自验结果中10%的实施主体进行抽查验收,并填写验收表。市区农牧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对项目区进行监督、检查、指导,重点检查各实施主体实际作业面积、采取技术模式、产出效益等方面。

  2.补贴发放。按照“先公示后补助”的原则,确保项目补助资金发放公平、公正、公开,由镇政府对项目验收合格的实施主体进行补助资金发放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结果无异议,或有异议但经过复核不存在问题的,将补贴资金一次性足额兑付给实施主体。

  (六)实施期限

  1.项目实施期限为2023年9月-2024年5月。

  2.2023年9月30日前各区完成申报。

  3.2023年10月16日前完成审批工作。

  4.2024年5月底前,完成项目验收工作。

  (七)资金使用范围。资金可用于秸秆肥料化利用相关机械、设备的购买、租赁,人员工资等直接相关费用,也可通过奖补的方式发放至将秸秆肥料化利用后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的农户中。资金不可用于与秸秆肥料化利用无关的支出,包括办公经费、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偿还债务和垫资等与秸秆肥料化利用无关的其他支出。

  四、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市、区、镇(办)、村(社区)四级联动,提高政治站位,明确项目实施条件、对象、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工作内容。相关科室、单位做好日常调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各区农牧水务局切实承担主体责任,狠抓任务落实,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人、具体到事,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严格过程管控。各区、各有关科室、单位要下沉基层,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对各村的申报主体和申报面积做好审核,在秋收后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期,严格监督试验示范项目落实情况,定期按要求报送有关基础数据,并保证数据真实性、准确性。

  (三)资金保障。市区财政做好年度资金的预算统筹,提前做好项目资金的谋划储备,确保资金足额到位。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资金执行情况的跟踪监测,保障资金支付及时、顺畅,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滞留。

  (四)宣传总结。总结推介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加强科普教育和宣传培训,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提升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附件:1.乌海市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申请表

  2.   镇(办事处)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申报汇总表

  3.乌海市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验收表

  4.秸秆粉碎还田肥料化利用作业单

  5.秋收农作物科学还田技术要点

  

  

  

  附件1

  

  乌海市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申请表

  

农户/经营主体名称

联系人及

电话

申请主体身份证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申请面积

(亩)

种植作物

秸秆产量

(吨)

项目实施具体情况

(采取什么样的肥料化利用方式,预期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项目实施

具体位置

(具体到某村某地块)

村委会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  章)

年   月    日

镇政府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  章)

年   月    日

  

  附件2

  2023年   镇(办事处)秸秆肥料化试验

  示范项目申报汇总表

  

  镇(办)经办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镇(办)审核人签字、盖章:

  

序号

村名称

申请面积

涉及农户或经营主体个数

种植作物

秸秆

产量

(公斤)

经办人

村经办人

联系方式

备注

区农牧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  章)

年    月    日

  
附件3

  

  乌海市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验收表

  

实施主体名称

申请验收面积(亩)

种植作物

秸秆产量

(吨)

项目实施主体

银行卡账号

(填写户名、账号及开户行)

项目实施情况

(实施主体填写)

(应包括:实施内容、实施地点、采取的哪种秸秆肥料化的利用方式、达到的效果等)

项目验收情况

(验收人员填写)

验收合格面积:

项目实施情况:

验收人员签字:

年  月  日

相关单位意见

村委会意见:

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镇(办)抽验意见:

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被验收负责人签字

现场验收人员签字

(逐一填写单位及姓名)

  

  注:本表一式二份,村、镇(办)各一份。

  

  附件4

  

  秸秆粉碎还田肥料化利用作业单

  

  区、镇、村名称:

  

序号

土地经营者姓名或名称

作业地点

作业时间

作业面积

土地经营者签字

土地经营者联系方式

作业机手签字

1

2

3

4

5

  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或者农机户负责人签字:                      

  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或者农机户负责人联系电话:

  附件5

  

  秋收农作物科学还田技术要点

  

  一、受涝地块及时排水

  对受涝地块在秋收前及时开沟、清淤、疏通沟渠,排出田间水分,利于秋季收获和秸秆粉碎作业。因洪涝导致田间积水或严重倒伏而无法进行机械收获的地块,不宜实施秸秆还田。

  二、秸秆粉碎作业

  选用加装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玉米联合收割机,收割时将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水分过多的地块建议选用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深翻与覆盖还田秸秆粉碎长度≤20cm,粉耙及碎混还田秸秆粉碎长度为5cm左右,呈撕裂状,平均留茬高度≤10cm,在风蚀严重地区,秸秆全层覆盖地块可适当增加留茬高度至20cm以上,减少冬春大风引起的秸秆飘散。粉碎长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通过加装均匀抛撒装置板控制秸秆抛撒力度、方向和范围,均匀抛撒,覆盖整个作业幅宽。

  三、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一)玉米秸秆翻埋还田

  推广以玉米秸秆翻埋还田技术为核心、米豆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项技术配套实施的秸秆肥料化利用综合技术模式。

  1. 技术要点:秸秆粉碎抛撒后,在封冻前完成翻地、耙地等作业,翻耕深度≥30cm,秸秆置于15—20cm土层,翻后耙平耙细,垄作地块一并完成起垄作业。后茬春玉米。氮肥按基肥与追肥比例1:2施用,磷钾肥全部做基肥施用,依据秸秆还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

  2. 适宜区域:适用于耕层较厚、不易发生春旱的平川地块,以及受洪涝灾害地块。

  3. 操作要点:选用合适的栅栏式液压翻转犁、圆盘耙,进行 翻耙整地作业;土壤水分过多的地块,可以只进行秋翻,翌年春季顶浆耙地。

  (二)玉米秸秆条带覆盖还田

  推广以玉米秸秆条带覆盖还田技术为核心、米豆轮作、苗期深松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项技术配套实施的秸秆肥料化利用综合技术模式。

  1. 技术要点:播种带40—50cm,秸秆归行带80—90cm,深松深度≥25cm、灭茬碎土深度10—12cm。春季旱情不严重的区域可选择秋季作业,在作物收获后至封冻前完成作业;易发生春旱的区域在春播前0—3天作业,具体时间根据土壤墒情而定。后茬春玉米管理同“玉米秸秆翻埋还田”。后茬大豆。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肥料。肥料宜施于种子侧向5—6cm,深度为种下5—6cm和10—11cm两层,分别为施肥量的30%和70%。在玉米拔节前期或大豆苗期及时进行垄沟深松。

  2. 适宜区域:适用于偏旱区域,以及耕层较薄、易春旱的岗地,受洪涝的地块不宜采用该还田方式。

  3. 操作要点:选用条带耕作机一次完成秸秆归行、深松和灭茬碎土作业,作业时调整好深松与灭茬碎土深度,也可选择秸秆归行机直接进行秸秆归行。

  (三)玉米秸秆碎混还田

  推广以玉米秸秆碎混还田技术为核心、米豆轮作、土壤深松作业、及时补墒等多项技术配套实施的秸秆肥料化利用综合技术模式。

  1. 技术要点:旋耕(耙)深度≥15 cm,垄宽110—130 cm或60—70cm;或在土壤水分25%左右时,采用180马力以上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械进行深松,再用圆盘重耙耙地2遍,耙深15—20cm。低洼易涝或受洪涝地块应起平头大垄,垄高15cm左右,防止秸秆集堆。漫岗地可不起垄,采用平作,春季直接播种。翌年春季 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土壤墒情不足的地块在播前坐水补墒或播后喷灌。后茬玉米、大豆管理同“玉米秸秆翻埋还田”。

  2. 适宜区域:适用于各种土壤类型及生态区,尤其适用于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的田块及温度低、降水量较大的区域。

  3. 操作要点:选用可以一次完成灭茬、深松、旋耕和起垄作业的整地机,在封冻前完成灭茬、深松、旋耕与起垄作业,重镇压后越冬。

  (四)玉米秸杆与牛粪混合发酵还田

  探索以玉米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还田技术为核心,秸秆粉碎、打包、拉运、堆沤腐熟等技术配套实施的秸秆肥料化利用综合技术模式。

  1. 技术要点:玉米收获后,秸秆就地粉碎后,将田间过量的秸秆打包,拉运到堆沤地点,与未腐熟的牛粪进行分层铺堆,进行堆沤厌氧发酵。在堆沤池内,玉米秸秆与大型养殖场未腐熟的牛粪间隔分层堆铺。共堆4层,最底层为玉米秸秆,顶层用牛粪封严,进行厌氧发酵,秸秆堆沤的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最高不宜超过70℃,堆沤湿度以60%~70%左右为宜,第一次高温发酵后,及时翻堆,将未腐熟部分置于堆内中部,直到完全腐熟。

  2. 堆沤地点:堆沤池要远离村屯,选择在田间地头,降低施肥作业成本。

  3. 操作要点:开展该项作业时,要注意田间秸秆量与牛粪的含水量,牛粪的含水量小,要减少秸秆量或进行补水,不宜过干过湿影响发酵。

关于印发《推进秸秆肥料化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docx

上一条:

下一条: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