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学特性:植株高大(2-4米),分蘖力强,茎秆粗壮,叶片宽大,再生能力强,年可刈割3-5次。
2.营养价值: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8%-12%,粗纤维
28%-35%,适口性好,是牛、羊、鱼等动物的优质青贮或青饲原料。
3.适应性:耐旱、耐盐碱、抗倒伏,在pH 5.5-8.5
的土壤中均可生长,适宜我国南北多数地区种植。
1.土壤选择
适宜土壤: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pH值6.0-7.5为佳。
忌选地块:低洼易涝、重黏土地块易引发烂根。
2.培肥措施
底肥施用:播种前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500-800公斤,配合复合肥(N-P₂O₅-K₂O=15-15-15)20-25公斤。
整地要求:深耕25-30厘米,耙细整平,消除杂草和硬土块,确保土壤疏松透气。
1.播种时间
北方地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地温稳定≥12℃);南方地区3月下旬至4月初。
2.温度要求
发芽温度: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0℃,最适温度15-25℃,低于8℃易烂种。
生长期温度:日均温20-30℃时生长最快,35℃以上高温仍可正常生长。
3.行距与播种量
行距配置:窄行条播,行距30-40厘米
播种量:每亩用种量2-3公斤,机械精量播种可减少至1-1.2公斤。
4.播种深度
湿润土壤:浅播2-3厘米;干旱土壤:深播3-4厘米,播后镇压保墒。
1.分阶段施肥方案
苗期(3-4叶期):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促进分蘖;
拔节期(株高50-60厘米):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配合硫酸钾5公斤;
2.刈割后追肥:每次刈割后3-5天,每亩施尿素8-10公斤,加速再生。
3.注意事项
(1)氮肥过量易导致茎叶硝酸盐积累,建议分次少量施用;
(2)缺磷地块需增施过磷酸钙(每亩20-30公斤)作基肥;
(3)沙质土可添加缓释肥(如硫包衣尿素)减少养分流失。
1.水分管理
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拔节期和刈割后需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避免积水超过24小时。
2.杂草防控
苗期人工除草1-2次,或使用精喹禾灵(苗后3-5叶期)定向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
3.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锈病、叶斑病,可用苯醚甲环唑或代森锰锌预防;
虫害:蚜虫、黏虫,可喷洒吡虫啉或高效氯氟氰菊酯。
1.刈割时间
青饲:株高1.2-1.5米时刈割,蛋白质含量最高;
青贮:抽穗前(株高1.8-2米)刈割,干物质含量25%-30%。
2.产量表现
水肥充足条件下,鲜草亩产8-12吨,干草产量1.5-2.5吨;北方一年刈割2-3次,南方可达4-5次。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