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乌海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7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蔬菜是乌海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蔬菜产业的发展对推进乌海市“菜蓝子”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乌海市农业属城郊型农业,蔬菜产业具有休闲、观光、采摘等多项功能,相对发展水平较高,呈现都市农业特点,近三年,发展态势相对稳定,冷链贮运体系不断完善,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生产面积有限,市场占有率还是相对较小。

一、蔬菜产业现状

全市蔬菜种植主要集中于海勃湾和乌达区,从露地生产到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但在淡季存在品种单一现象。2016年蔬菜播种面积14700亩,蔬菜总产量3.19万吨(包括复种),蔬菜自给率19.57%;2017年蔬菜播种面积18069.8亩,蔬菜总产量6.06万吨(包括复种),蔬菜自给率36.98%;2018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7985亩,蔬菜总产量9849吨(包括复种),按2017年统计人口计算,蔬菜自给率14.63%。

(一)生产能力情况

1.设施蔬菜生产情况

2016年保护地总面积4920.4亩,其中日光温室4098.7亩,大棚110.2亩,空闲温室711.5亩。全年用于蔬菜种植的保护地2134.2亩,其中海勃湾区1512.5亩,乌达区517.7亩,海南区104亩,种植品种主要有白菜、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茄子、芹菜和韭菜等。

2017年保护地总面积5443.2亩,其中日光温室4626.5亩,大棚110.2亩,空闲温室706.5亩。全年用于蔬菜种植的保护地2470.4亩,其中海勃湾区1798.7亩,乌达区567.7亩,海南区104亩,种植品种主要有白菜、萝卜、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茄子、菜豆、菠菜、芹菜和韭菜等。

2018上半年保护地蔬菜种植总面积2120亩(截止6月份),其中海勃湾区1632.9亩,乌达区470.1,海南区17亩,种植品种主要有白菜、黄瓜、西葫芦、番茄、辣椒、茄子、芹菜和韭菜等。

2.露地蔬菜生产情况

乌海市露地蔬菜种植面积,2016年为9250亩,2017年7027.9亩,2018上半年为3939.6亩,种植品种主要有白菜、结球甘蓝、南瓜、萝卜、番茄、豆角、芹菜、洋葱和大葱,白菜、结球甘蓝、萝卜、番茄、豆角和芹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千里山镇中河源、新圆社区和新地、巴音乌素村,南瓜和洋葱等主要集中于乌达区富民社区(森泰公司),大葱种植主要集中于海南区赛汗乌素村,产出蔬菜主要以本地销售为主,外销较少。

3.蔬菜育苗情况

种苗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但近几年乌海市蔬菜育苗产业逐渐萎缩,原来的嘉禾农业公司、金奎农民合作社已不再生产种苗,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南北村、泽园新村温室主要从宁夏购入种苗,海勃湾千里山镇中河源、新园社区、山林公司、团结新村等以及乌达区绿色生态园区主要自己育苗,自给自足。

2017年海勃湾农业高效园区1户农民与杭锦旗一家公司签订合同,为外地育苗,但不在本地销售。

(二)市场流通体系情况

目前,乌海市蔬菜销售批发主要集中在5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其中海勃湾2个:金裕批发市场和302批发市场,乌达区1个:万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海南区2个:新裕批发市场和黄河市场,此外,山林公司在全市有30多个直销店,在滨河气象局北早市、温馨佳苑外围市场和公园北门早市有部分菜农销售蔬菜。

(三)质量安全体系情况

市绿色食品办公室协同三区科技站与蔬菜主要经营主体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三级检测体系,市绿办为三区科技站和经营主体配备了农药速测仪,并对相关检测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具备了蔬菜农药残留、亚硝酸盐含量的定性检测能力,主要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三品一标”生产企业监管、无公害农产品综合检查等工作。

2017年,“乌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已建设完成,并通过了自治区检测技术与管理资质和计量标准资质双认证考核验收,并获得资质认证书,已开展检测工作。

2017年,全年共快速抽检蔬菜样品1016个,合格1014个,合格率99.8%;定量抽样检测农产品123批次,有1批次农药残留不符合规定,合格率达 99.2 %。

截止2017年底,我市被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品有9个。

(四)政策、金融支持与风险保障体系情况

政策方面,2009年乌海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乌海市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乌党发[2009]8号)》文件,对蔬菜种植进行补贴,补贴范围为蔬菜育苗基地、规模种植(土豆等薯类、加工番茄等加加工品种以及复种、套种蔬菜作物等除外),补贴标准为温室蔬菜:50亩以上连片种植,每年补贴500元/亩;大棚蔬菜:30亩以上连片种植,每年补贴300元/亩;露地蔬菜:100亩以上连片种植,每年补贴100元/亩。蔬菜育苗1亩以上,每年补贴3000元/亩。近几年,已发放部分补贴资金。

金融方面,主要是政府支持鼓励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惠农贷款。

农业保险方面,安华保险公司开展了蔬菜种植保险业务,保险标准按市、区、承保户各三分之一分担。其中:

1.露地蔬菜保险补贴。

每亩保额800元,费率8%,保费64元/亩.年。市财政补贴保费的三分之一,即21元/亩.年。

2.温室保费补贴。

(1)温室建筑物保险(包括温室墙体、钢架、棚膜、草帘等):每亩保额1000元,费率10%,保费:100元/亩.年。其中:市财政补贴保费的三分之一,即33元/亩.年;

(2)温室内作物保险:每亩保额1000元,费率10%,保费100元/亩.年。其中市财政补贴保费的三分之一,即33元/亩.年。

(五)乌海市蔬菜产业特点

乌海市农业属城郊型农业,蔬菜产业呈现明显的都市农业特点,特别是保护地蔬菜产业,休闲、观光、采摘、认养等休闲功能更加突出,如金奎蔬菜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天下乐农业发展公司等,其中一半为油桃、草莓等温室水果,一半为蔬菜,主要进行休闲采摘,雨润三禾农业公司、山林农业公司等保护地蔬菜基地也向这方面发展。露地蔬菜主要以生产销售为主,休闲成份较少。

二、乌海市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力成本高。乌海市为工业城市,年轻人在工矿企业打工的多,且工资相对较高,农业雇工相对困难,且要求工资也高,形成了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二)生产规模小。蔬菜生产面积相对较小,蔬菜单个品种形不成规模,产量上不去,外销困难,只是自产自销,但对当地来说,某个产品大量上市时,特别是露地蔬菜,如大白菜,在这个时段又是产品过剩,菜价上不去,且满足不了人民对蔬菜花色品种的需求。

(三)温室空置率较高。多种原因导致我市温室空置率较高。一是部分地区供水困难,没有蔬菜生产的必备条件,如海南区巴音陶亥温室(原华通乡源承包)。二是部分市民购置,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待增值。如海勃湾区团结新村、农业园区及新时针等部分温室。三是等待拆迁补偿,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如乌兰淖尔镇南北村部分温室。

(四)重视程度不足。蔬菜虽然为基础产业,但从资金支持、措施保障、技术人员待遇等方面支持力度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一)增加科技资金投入。特别是温室机械、智能设备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发展智慧农业,发挥休闲观光农业优势,借自治区农牧业厅“十大行动”机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和生命线,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只有品牌才能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目前,我市葡萄有地理标志,下一步蔬菜也要认定地理标志,打造有机蔬菜知名品牌,提高知名度。

(三)鼓励发展育苗产业。利用乌海市特殊的气候条件,重新发展蔬菜育苗产业,形成规模,增加蔬菜产值,完善蔬菜产业链。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借国家容许科技人员进行科技服务可以获得相应报酬的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进农业企业或自行发展,提高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人员队伍的稳定发展,保障蔬菜产业的技术支撑。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